種植牙主要分為骨結合式種植體、骨膜下種植體和黏膜內種植體三種類型。
1、骨結合式種植體:
骨結合式種植體是目前最常用的種植牙類型,通過外科手術將種植體植入頜骨內,與骨組織形成牢固結合。這種種植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成功率,適用于大多數缺牙患者。骨結合式種植體通常由純鈦或鈦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據形狀不同,又可分為根形種植體、柱形種植體和葉片形種植體等。
2、骨膜下種植體:
骨膜下種植體適用于牙槽骨嚴重吸收的患者,這種種植體呈網狀或框架結構,置于牙槽骨表面而非植入骨內。骨膜下種植體通過骨膜與骨組織結合,手術創傷相對較小,但穩定性不如骨結合式種植體。由于不需要大量骨量,特別適合上頜后牙區骨量不足的情況。
3、黏膜內種植體:
黏膜內種植體是一種特殊的種植體,主要植入牙齦黏膜內而非骨組織中。這種種植體適用于臨時修復或特殊病例,穩定性較差,不能承受較大咬合力。黏膜內種植體多用于過渡性修復或作為正畸治療的支抗裝置,使用范圍相對有限。
種植牙的選擇需要根據患者口腔條件、骨量情況、咬合關系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術前需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和影像學評估,包括曲面斷層片、錐形束CT等。日常護理方面,種植牙與天然牙一樣需要定期清潔,使用軟毛牙刷、牙線及沖牙器維護口腔衛生。避免吸煙、過度飲酒等不良習慣,定期復查可延長種植牙使用壽命。飲食上建議循序漸進,從流質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過硬、過黏食物對種植體造成過大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