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狹窄可通過癥狀表現和醫學檢查綜合判斷。多數患者會出現性交疼痛、月經排出困難或婦科檢查器械難以置入等情況,需由專業醫生通過婦科查體及影像學評估確診。
一、常見癥狀表現:
陰道狹窄典型癥狀包括性交時劇烈疼痛或無法完成性交,部分患者月經血排出不暢導致經期腹痛加重。嚴重者可能出現反復陰道感染或尿潴留。年輕女性初潮后若長期無法使用衛生棉條,需警惕先天性陰道狹窄可能。絕經后女性突然出現陰道干澀疼痛,可能與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萎縮性狹窄有關。
二、臨床檢查方法:
婦科醫生會先用手指進行陰道指檢評估寬度和彈性,再使用標準化擴張器測量陰道直徑。超聲檢查可觀察陰道壁厚度及周圍器官受壓情況,必要時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明確狹窄部位和長度。對于術后或放療后狹窄,需結合病史判斷瘢痕形成程度。先天性陰道發育異常往往需要染色體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輔助診斷。
三、分型與病因鑒別:
按程度分為輕度可容納兩指、中度僅容一指和重度難以置入棉簽。原發性狹窄常見于陰道發育畸形或處女膜閉鎖,繼發性狹窄多由分娩損傷、炎癥粘連或放療后纖維化導致。需與陰道痙攣鑒別,后者屬于功能性障礙而非器質性狹窄,肌肉放松后陰道可正常擴張
日常護理應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洗外陰,穿著寬松棉質內褲保持透氣。規律進行盆底肌放松訓練有助于改善功能性狹窄癥狀,溫水坐浴可緩解炎癥性粘連帶來的不適。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E和歐米伽3脂肪酸,適度運動增強盆腔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