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內陷多數情況下可以恢復。鼓膜內陷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炎或氣壓變化引起,通過針對性治療和護理大多能恢復正常。
一、生理性鼓膜內陷:
常見于感冒或乘坐飛機后,因咽鼓管短暫堵塞導致。表現為耳悶、聽力輕微下降。可通過咀嚼口香糖、打哈欠或捏鼻鼓氣瓦爾薩爾瓦動作促進咽鼓管開放,多數1-2周自行緩解。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暢。
二、病理性鼓膜內陷:
可能與慢性中耳炎、鼻竇炎或腺樣體肥大有關,通常伴隨耳鳴、耳痛或反復感染。需治療原發病,如鼻用激素緩解鼻腔炎癥,或手術切除肥大腺樣體。中耳積液嚴重者需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術后配合鼻腔沖洗和抗炎治療。
恢復期間避免潛水或高空飛行,減少氣壓驟變刺激。均衡飲食補充維生素A、C增強黏膜修復力,適度有氧運動改善血液循環。若內陷持續超過1個月或聽力顯著下降,需復查耳鏡評估中耳結構,必要時行鼓室成形術修復粘連組織。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可完全恢復,但慢性病變者需長期隨訪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