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可通過溫水坐浴、飲食調整、藥物緩解、生活習慣改善、醫療干預等方式治療。內痔通常由久坐久站、便秘腹瀉、妊娠腹壓增高等原因引起。
1、溫水坐浴:
溫水坐浴是緩解內痔癥狀的基礎方法,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通過熱力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肛門靜脈淤血,緩解腫脹疼痛。坐浴后可配合涂抹痔瘡膏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但需避免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刺激患處。
2、膳食調整: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軟化糞便,推薦每日食用燕麥、火龍果、奇亞籽等高纖維食物,飲水量不低于1500ml。減少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的攝入,避免加重直腸黏膜充血。長期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調節腸道功能。
3、藥物緩解:
癥狀發作期可使用地奧司明片改善靜脈張力,配合復方角菜酸酯栓局部止血消炎。疼痛明顯時短期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不適,但需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藥物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尤其孕婦及哺乳期患者應謹慎用藥。
4、行為干預:
避免如廁時久蹲超過5分鐘,糾正排便時刷手機等不良習慣。久坐辦公者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可做提肛運動鍛煉盆底肌。妊娠期患者宜采用左側臥位減輕盆腔壓力,體重超標者需通過游泳、快走等運動控制BMI在24以下。
5、醫療處理:
反復出血或脫垂需就醫評估,Ⅲ度以上內痔可考慮膠圈套扎術或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痔動脈結扎術。伴隨貧血、劇烈疼痛或血栓形成時,可能需行痔切除術。術后仍需保持坐浴和膳食管理,預防復發。
日常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選擇棉質透氣內褲減少摩擦。飲食中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鋅促進黏膜修復,如食用杏仁、牡蠣等。癥狀持續2周無改善或出現便血顏色發黑、體重驟降等警示癥狀時,需及時至肛腸專科就診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對預防內痔復發具有長期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