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后肌肉酸痛可通過熱敷按摩、適度拉伸、補充營養、冷敷緩解、藥物止痛等方式處理。延遲性肌肉酸痛通常由乳酸堆積、肌纖維微損傷、炎癥反應、電解質失衡、代謝廢物積累等原因引起。
1、熱敷按摩:局部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乳酸代謝,水溫控制在40-45℃為宜。配合拇指按壓酸痛部位,采用環形揉捏手法,每次持續15分鐘,每日2-3次。注意避免在皮膚破損處操作,糖尿病患者需謹慎控制溫度。
2、適度拉伸:針對酸痛肌群進行靜態拉伸,每個動作保持20-30秒。股四頭肌拉伸可采取站立位后扳腳踝,腘繩肌拉伸需保持坐姿前屈。運動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牽拉,瑜伽中的嬰兒式能有效放松背部肌群。
3、補充營養:攝入20-30克乳清蛋白有助于肌纖維修復,香蕉補充鉀元素可緩解痙攣。運動后2小時內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3:1,推薦食用雞胸肉搭配糙米,藍莓中的花青素具有抗炎作用。
4、冷敷緩解:急性期48小時內可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鐘間隔2小時。冰敷時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凍傷,冷水浴溫度建議12-15℃。冷熱交替療法適合職業運動員,普通人群單次冷敷即可見效。
5、藥物止痛:布洛芬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度疼痛。外用藥膏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可直接作用于患處,口服藥物需間隔4-6小時服用,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
每日保證每公斤體重30毫升飲水量,進行游泳或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促進恢復。睡眠期間生長激素分泌量增加,建議保持7-9小時優質睡眠。若72小時后疼痛未緩解或出現尿液變色,需及時排查橫紋肌溶解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