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膏可通過清潔創面、薄涂藥膏、覆蓋保護、避免壓迫、觀察恢復等方式處理。燙傷通常由高溫物體接觸、熱液潑灑、火焰灼燒、化學物質腐蝕、電流損傷等原因引起。
1、清潔創面:睡前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清除表面分泌物和殘留藥膏。動作需輕柔避免摩擦損傷新生表皮,水溫控制在25-30℃為宜。清潔后使用無菌紗布輕拍吸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
2、薄涂藥膏:取豌豆大小燙傷膏均勻涂抹,厚度以覆蓋創面為準。磺胺嘧啶銀乳膏、濕潤燒傷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藥物需避開眼周黏膜。涂抹范圍需超出創緣1cm,指腹打圈按摩至半透明狀。
3、覆蓋保護:選用無菌油紗或硅膠敷料覆蓋,邊緣用抗過敏膠布固定。水皰未破時保留皰皮作為天然敷料,已破潰水皰需剪除游離表皮。敷料應具備透氣性,夜間翻身時注意避免敷料移位。
4、避免壓迫:采取健側臥位或仰臥位,用軟枕墊高患肢。關節部位燙傷可用支具保持功能位,軀干燙傷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床單選用純棉材質,每2小時檢查受壓部位血液循環。
5、觀察恢復:夜間醒來時檢查敷料滲液情況,滲出量超過敷料50%需更換。創面出現跳痛、紅腫擴散或發熱癥狀應立即就醫。淺二度燙傷7-10天可愈合,深二度需3-4周。
燙傷恢復期需保持高蛋白飲食,每日攝入雞蛋、魚肉、豆漿等優質蛋白不少于1.5g/kg體重。創面愈合后每日進行關節屈伸訓練,使用維生素E乳按摩預防瘢痕增生。睡眠環境濕度維持在50%-60%,避免使用電熱毯等加熱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