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體修復適用于牙體缺損范圍中等、需恢復咬合功能或美觀的病例。嵌體修復的選擇需綜合考慮缺損位置、剩余牙體組織強度及患者口腔衛生狀況等因素。
1、后牙缺損:后牙鄰面或咬合面中等范圍缺損,傳統充填難以維持形態時,嵌體可精確恢復解剖結構。采用陶瓷或樹脂嵌體可避免銀汞合金的美觀問題,同時提供足夠機械強度。
2、牙尖覆蓋:當缺損涉及一個或多個牙尖但未達全冠適應癥時,部分覆蓋嵌體可保留健康牙體。高嵌體設計能分散咬合力,降低牙折風險,常用黃金或氧化鋯材料。
3、楔狀缺損:頸部非齲性缺損深度超過3mm時,嵌體比復合樹脂更耐磨損。設計需注意邊緣避開牙齦緣,避免刺激軟組織,優先選擇生物相容性好的玻璃陶瓷材料。
4、舊修復體更換:大面積銀汞充填出現繼發齲或邊緣滲漏時,嵌體可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去除舊充填體后需評估牙本質厚度,剩余壁厚不足2mm需考慮樁核加固。
5、美學區修復:前牙鄰面缺損涉及切角時,瓷嵌體可實現半透明效果。技師需分層堆塑仿生釉質層,采用熱壓鑄瓷技術可獲得最佳色彩層次,比貼面更保存牙體組織。
嵌體修復后需避免咀嚼過硬食物,使用含氟牙膏維護邊緣密合度。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微滲漏,專業潔治時注意避開修復體邊緣。控制含糖飲食頻率,配合牙線清潔鄰接面能延長使用壽命。修復體周圍牙齦出血需及時就診,可能提示邊緣適應性下降。夜間磨牙患者建議佩戴咬合墊,減少修復體折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