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可通過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測、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病原體培養等方式確診。慢性宮頸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衛生習慣不良、激素水平異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醫生通過陰道窺器觀察宮頸外觀,慢性宮頸炎患者常見宮頸充血、水腫、糜爛樣改變或宮頸息肉。觸診時可能發現宮頸質地變硬或接觸性出血。檢查過程中會采集宮頸分泌物用于后續實驗室分析。
宮頸分泌物進行白帶常規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或膿細胞。pH值檢測可能顯示陰道環境失衡。革蘭染色可初步判斷細菌感染類型,線索細胞檢出提示細菌性陰道病合并存在。
經陰道超聲檢查能評估宮頸肥大、納氏囊腫等結構改變。對于疑似宮頸管粘連者可行子宮輸卵管造影。MRI檢查適用于鑒別宮頸炎與宮頸癌前病變,能清晰顯示宮頸基質浸潤情況。
宮頸醋酸試驗或碘試驗后,在異常區域取活組織送檢。病理報告可見宮頸間質內漿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等慢性炎癥表現。該檢查能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等癌前病變。
采集宮頸管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鑒定常見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PCR技術可檢測淋球菌、衣原體等特定病原體。藥敏試驗結果指導臨床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
確診期間建議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飲食宜清淡,多攝入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鮮棗等水果。適度進行盆底肌鍛煉,每日溫水坐浴可緩解局部不適。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分泌物持續增多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