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可通過肛門不適感、出血、腫塊脫出、瘙癢疼痛、排便異常等癥狀判斷。痔瘡通常由久坐久站、低纖維飲食、妊娠腹壓增高、慢性便秘腹瀉、靜脈曲張等因素引起。
1、肛門不適:肛門墜脹或異物感是早期常見表現,尤其在久坐或排便后加重。保持每日溫水坐浴10分鐘可緩解局部充血,避免穿緊身褲減少摩擦刺激。
2、出血癥狀:便后滴鮮血或廁紙染血多為內痔特征。增加膳食中的火龍果、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有助于減少出血。
3、腫塊脫出:痔核隨排便脫出需手動回納提示病情進展。每日練習提肛運動收縮肛門動作30次能增強括約肌功能,防止脫垂加重。
4、瘙癢疼痛:肛周潮濕伴瘙癢可能因分泌物刺激導致。選擇純棉透氣內褲,便后使用嬰兒濕巾清潔可減輕癥狀,避免抓撓引發感染。
5、排便異常:長期便秘或腹瀉均會誘發痔瘡。晨起空腹飲用300ml溫水,攝入酸奶調節腸道菌群,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乳果糖調節排便。
調整生活方式對痔瘡防治至關重要。每日保證2000ml飲水,增加芹菜、紅薯等粗纖維攝入;避免連續久坐超過2小時,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游泳、快走等運動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癥狀持續或出血量大時需及時就醫,排除其他肛腸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