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肺部腫瘤,約占肺癌的15%,與吸煙密切相關。其特點為細胞體積小、生長迅速、早期轉移傾向強,可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兩種臨床分期。該病可能由長期吸煙、職業致癌物暴露、基因突變、空氣污染、既往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現為咳嗽、咯血、胸痛、氣短、體重下降等癥狀。治療需根據分期采用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手段,局限期患者可能通過同步放化療獲得較好療效,廣泛期則以全身治療為主。
1、吸煙因素:長期吸煙是首要致病因素,煙草中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可直接損傷支氣管上皮細胞DNA。吸煙量越大、年限越長風險越高,被動吸煙者風險亦增加。戒煙是預防核心措施,吸煙者應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2、職業暴露:石棉、砷、鉻等職業致癌物接觸者可誘發小細胞肺癌。建筑、冶金、化工行業從業者需做好防護,佩戴N95口罩、安裝通風設備可降低風險。職業暴露史者建議每年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測。
3、基因異常:TP53、RB1等抑癌基因失活突變驅動腫瘤發展。有肺癌家族史者可通過基因檢測評估風險,但目前尚無針對性基因預防手段。保持規律作息、補充維生素D可能降低突變概率。
4、空氣污染:PM2.5等污染物長期刺激呼吸道黏膜。居住于工業區或交通主干道周邊人群可使用空氣凈化器,霧霾天減少戶外活動。綠蘿、虎尾蘭等植物可輔助凈化室內空氣。
5、肺部基礎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瘢痕可能惡變。患者需嚴格控制原發病,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出現持續干咳、痰中帶血等警報癥狀應立即就診。
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期間需保證每日1500大卡以上熱量攝入,優先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胸肉、豆腐。可進行八段錦、呼吸操等低強度運動改善肺功能。保持居住環境濕度在40%-60%,使用加濕器時需每日換水。監測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以上,睡眠時采用30度半臥位減輕呼吸困難。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NSE、ProGRP評估療效,出現頭痛、骨痛等轉移癥狀需及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