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可能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淋巴濾泡增生、糞石嵌頓、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
1、闌尾管腔阻塞:
闌尾管腔狹窄且彎曲,容易被糞石、寄生蟲或異物阻塞。阻塞后腔內壓力升高,導致血液循環障礙,黏膜屏障受損,細菌侵入闌尾壁引發炎癥。常見于長期便秘或腸道蠕動異常人群,早期表現為臍周隱痛,逐漸轉移至右下腹。
2、細菌感染:
腸道內大腸桿菌、厭氧菌等病原體可直接侵襲闌尾黏膜,或通過血液循環感染。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細菌繁殖加速,引發闌尾充血水腫。常伴有發熱、白細胞升高,需通過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檢測輔助診斷。
3、淋巴濾泡增生:
青少年因免疫系統活躍,闌尾壁淋巴組織易受病毒或細菌刺激增生,占管腔空間導致梗阻。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起病急驟,疼痛特征與典型闌尾炎一致,超聲檢查可見闌尾增粗。
4、糞石嵌頓:
干燥硬結的糞塊卡壓闌尾根部,造成機械性梗阻和局部缺血。老年人和纖維素攝入不足者風險較高,疼痛程度與嵌頓時間呈正相關,CT掃描能清晰顯示高密度糞石影。
5、腸道功能紊亂:
長期飲食不規律或精神緊張可引發腸道菌群失調,腸蠕動異常促使闌尾排空障礙。這類患者多有慢性腹痛史,發作時伴隨惡心嘔吐,需與腸易激綜合征鑒別。
預防急性闌尾炎需保持規律飲食,每日攝入25克以上膳食纖維如燕麥、芹菜、蘋果等促進腸道蠕動;避免暴飲暴食,餐后1小時內不宜劇烈運動;出現持續右下腹痛伴發熱時需立即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引發穿孔或腹膜炎。術后恢復期應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以防切口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