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婦VTE風險評估可通過臨床評分量表、病史篩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影像學評估等方式進行。
1、量表評估:
采用Wells評分、Caprini評分等標準化工具量化風險。妊娠期專用RCOG評分系統納入年齡、BMI、多胎妊娠等11項參數,總分≥4分需藥物預防。產后階段重點評估剖宮產、產后出血等危險因素。
2、病史篩查:
詳細采集個人VTE史、家族遺傳性血栓病史及易栓癥檢測結果。既往發生過深靜脈血栓的孕婦復發風險增加3-5倍。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需特別關注。
3、體格檢查:
重點觀察下肢不對稱水腫、皮溫升高及壓痛等體征。單側小腿周徑較對側增加>3cm提示深靜脈血栓可能。妊娠期生理性水腫需與病理性水腫進行鑒別。
4、實驗室檢測:
D-二聚體檢測特異性較低但陰性結果可排除急性VTE。易栓癥篩查包括蛋白C/S、抗凝血酶Ⅲ等指標。血小板計數異常需警惕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風險。
5、影像學評估:
下肢靜脈加壓超聲為首選無創檢查,敏感度達95%。CT肺動脈造影適用于疑似肺栓塞病例,胎兒輻射暴露量控制在50mGy以下。MR靜脈造影可安全用于碘造影劑過敏者。
建議孕產婦每日進行踝泵運動、凱格爾運動等低強度訓練,飲食中增加三文魚、亞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高風險人群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產后彈力襪應持續穿戴至產后6周。哺乳期抗凝治療可選擇華法林或達比加群酯,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出現突發呼吸困難、胸痛或咯血等癥狀時需立即急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