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扁平足可通過足弓形態觀察、步態分析和影像學檢查綜合診斷。
1、足弓靜態觀察:
讓孩子赤足站立于硬質平面,從后方觀察足跟是否呈現外翻狀態,內側足弓是否塌陷。正常足弓在非承重狀態下可見明顯弧度,承重時弧度減小但不會完全消失。扁平足患兒足弓在承重和非承重狀態下均呈現低平或消失狀態,部分伴有前足外展。三歲以上兒童足弓未發育成形屬于生理性扁平足,需持續觀察至六歲。
2、動態步態評估:
通過行走測試觀察足部受力情況,重點檢查足跟離地時是否過度內旋、足弓是否完全塌陷。功能性扁平足在行走初期可見足弓形態,隨著步態周期推進會逐漸塌陷;結構性扁平足則全程無足弓支撐。可配合足底壓力測試儀記錄壓力分布,典型扁平足表現為內側縱弓區域壓力值異常增高。
3、影像學確診:
X線側位片需測量距骨第一跖骨角、跟骨傾斜角等參數,角度異常提示骨骼排列問題。MRI適用于評估韌帶松弛或脛后肌腱功能障礙等軟組織病變。超聲檢查可動態觀察足弓在活動時的形態變化,鑒別生理性與病理性扁平足。
建議每日進行足底肌肉訓練,如用腳趾夾毛巾、踮腳尖行走等動作增強足弓支撐力。選擇鞋幫堅硬、足弓處有支撐設計的運動鞋,避免穿軟底鞋或拖鞋長時間行走。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有助于減輕足部壓力,體重超重兒童需配合飲食調整控制體脂。定期復查足部發育情況,若出現疼痛、步態異常或運動能力下降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