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片可通過餐后服用、與維生素D同服、分次補充、避免與特定食物同服、結合運動等方式提高吸收效率。鈣片吸收效果受胃酸分泌、飲食成分、個體代謝差異等因素影響。
1.餐后服用:胃酸分泌有助于碳酸鈣等無機鈣的溶解,餐后1小時服用可減少胃腸道刺激。乳制品、豆制品等含鈣食物與鈣片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競爭性吸收。胃酸缺乏者建議選擇檸檬酸鈣等有機鈣形式。
2.協同維生素D:維生素D3可促進腸道鈣吸收,建議每日補充400-800IU。陽光照射可激活皮膚維生素D原,上午10點前曬太陽15分鐘。復合補充劑應選擇鈣與維生素D比例為500mg:200IU的配方。
3.分次補充:單次攝入超過500mg時吸收率下降,建議每日總量分2-3次服用。夜間血鈣濃度較低,睡前補充可維持血鈣穩定。兒童青少年建議早晚餐后各服一次,更年期女性可午餐后加服一次。
4.避免干擾因素:植酸谷物、草酸菠菜會與鈣結合形成不溶物,間隔2小時服用。鐵劑、鋅劑與鈣片同服會相互抑制吸收,需錯開3小時。咖啡因每日超過300mg可增加尿鈣流失。
5.運動強化:負重運動刺激成骨細胞活性,補鈣后30分鐘進行快走、跳繩等運動。長期臥床者補鈣需配合被動關節活動,預防廢用性骨質疏松。高強度運動后及時補鈣可減少運動性骨量丟失。
補鈣期間每日攝入300ml牛奶或等量酸奶,深綠色蔬菜保證200g以上,每周進行3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定期監測血鈣、尿鈣水平,避免同時補充大劑量鎂劑影響鈣代謝平衡。更年期女性及老年人建議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測,根據結果調整補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