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與囊內摘除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手術方式、晶體處理、適應癥及術后恢復等方面。
1、手術方式:
囊外摘除術通過保留后囊膜完整,僅移除混濁的晶體核及皮質,需借助超聲乳化或手動娩核技術;囊內摘除術則完整摘除晶體及囊袋,需擴大切口并采用冷凍法或鑷子夾取,手術創傷相對較大。
2、晶體處理:
囊外術可同期植入人工晶體于囊袋內,穩定性更佳;囊內術因無囊袋支撐,需采用前房型或虹膜固定型人工晶體,術后可能出現偏移或炎癥風險。
3、適應癥差異:
囊外術適用于大多數白內障患者,尤其晶體核硬度中等者;囊內術多用于晶體脫位、過熟期白內障或合并玻璃體病變等復雜病例,可能與外傷、馬凡綜合征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視力驟降、虹膜震顫等癥狀。
4、術后恢復:
囊外術切口小約3mm,散光控制好,視力恢復快;囊內術需縫合10-12mm切口,易誘發散光,恢復期延長1-2周,需密切監測眼壓及角膜水腫情況。
5、并發癥:
囊外術后后囊混濁發生率約20%,需激光治療;囊內術可能引發玻璃體脫出、黃斑水腫等,與術中玻璃體擾動有關,通常表現為視物變形、飛蚊癥加重等癥狀。
術后建議補充維生素C、鋅等營養素促進傷口愈合,避免劇烈運動及揉眼,定期復查眼底;囊內術患者需更嚴格監測眼壓,必要時使用布林佐胺、噻嗎洛爾等藥物控制。兩種術式選擇需結合患者眼部條件及醫生評估,現代臨床中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已成為主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