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時可根據病因和癥狀選擇解熱鎮痛藥物,常用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對乙酰氨基酚:
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度至中度發熱,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解熱鎮痛作用。該藥物對胃腸道刺激較小,但需注意每日用量不超過4克,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兒童可使用顆粒劑或混懸液,需按體重精確計算劑量。
2、布洛芬:
布洛芬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三重作用,適用于伴隨炎癥反應的發熱。其解熱效果可持續6-8小時,但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建議餐后服用。腎功能不全患者及脫水狀態時應避免使用,妊娠晚期禁用。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為經典解熱鎮痛藥,適用于成人普通發熱。需注意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兒童發熱禁用阿司匹林,因可能引發瑞氏綜合征。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防止加重胃黏膜損傷。
4、中成藥選擇:
連花清瘟膠囊、小柴胡顆粒等中成藥對風熱型感冒發熱有一定效果。使用前需辨證分型,風寒感冒不宜使用清熱類中成藥。中成藥與西藥聯用需間隔2小時,避免成分相互作用。
5、特殊人群用藥:
孕婦首選對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布洛芬;哺乳期婦女服藥后需間隔4小時哺乳。老年人應減量使用,注意藥物相互作用。持續高熱超過3天或體溫超過39.5℃應及時就醫,排查感染性病因。
發熱期間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水分攝入,選擇米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體溫上升期出現寒顫時可適當保暖,退熱期出汗后及時更換衣物。監測體溫變化頻率,避免過度包裹導致散熱不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維持在24-26℃為宜。發熱伴隨劇烈頭痛、皮疹、意識改變等需立即就醫,兒童出現抽搐應立即側臥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