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壞疽可通過清創處理、抗生素治療、血管重建手術、高壓氧治療、截肢手術等方式治療。干性壞疽通常由動脈硬化閉塞、糖尿病血管病變、血栓形成、嚴重凍傷、創傷感染等原因引起。
壞死組織需由外科醫生進行機械清創或酶解清創,清除腐肉后使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局部可涂抹磺胺嘧啶銀乳膏預防感染,配合無菌敷料包扎。每日需觀察創面滲出情況,及時更換敷料。
合并細菌感染時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克林霉素、萬古霉素等廣譜抗生素。用藥前應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療程通常持續2-4周。需監測肝腎功能,避免二重感染。
對于動脈閉塞導致的壞疽,可采用血管旁路移植術或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術后使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定期復查血管超聲。該方法適用于缺血尚未累及深層組織的早期病例。
在2-2.5個大氣壓環境下吸入純氧,每次90分鐘,10-20次為療程。能提高組織氧分壓,促進側支循環建立。需配合監測血氧飽和度,禁忌癥包括未經處理的氣胸、癲癇病史。
廣泛壞死或合并膿毒血癥時需行截肢術,常見術式包括趾關節離斷、經跖骨截肢。術后殘端需彈性繃帶塑形,安裝假肢前進行幻肢痛管理和肌力訓練。術前需評估患者心血管功能及營養狀況。
日常需嚴格控制血糖血壓,戒煙并避免下肢受壓。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魚肉、雞蛋,每日進行踝泵運動促進循環。出現足部麻木、皮溫降低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糖尿病患者應每年進行下肢血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