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GBS陽性通常建議在分娩期使用抗生素預防新生兒感染。主要干預措施包括青霉素類抗生素靜脈給藥、頭孢菌素類替代方案、過敏患者特殊處理、產程中定時給藥、新生兒出生后監測。
1、青霉素首選:
青霉素G是預防GBS垂直傳播的一線藥物,該抗生素能有效穿透胎盤屏障,在羊水中達到殺菌濃度。對于無過敏史的孕婦,建議在規律宮縮開始或破膜時首次給藥,之后每4小時重復靜脈輸注直至分娩結束。臨床數據顯示該方案可使新生兒早發型GBS感染率降低80%以上。
2、頭孢替代方案:
對青霉素過敏但無嚴重過敏反應者,可選用頭孢唑林進行預防。該二代頭孢菌素對GBS的敏感性達95%,需在產程啟動后每8小時靜脈給藥。需注意與青霉素存在10%交叉過敏風險,用藥前應詳細詢問過敏史并做好急救準備。
3、過敏特殊處理:
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嚴重過敏者,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克林霉素或萬古霉素。克林霉素適用于敏感菌株,需每8小時靜脈給藥;萬古霉素則用于耐藥菌株或過敏高風險人群,需嚴格監測血藥濃度避免腎毒性。
4、產程給藥時機:
抗生素預防需在分娩啟動后實施,理想情況應在分娩前4小時完成首劑給藥。對于計劃剖宮產且未破膜者可不使用,但突發臨產或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者仍需用藥。給藥期間需監測宮縮頻率與胎兒心率變化。
5、新生兒監測:
無論母親是否完成全程抗生素預防,GBS陽性孕婦所娩新生兒均需觀察48小時。重點監測呼吸頻率、體溫波動及喂養情況,出現呼吸急促、嗜睡或喂養困難需立即進行血培養和CRP檢測。早產兒或母親發熱者建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除藥物預防外,GBS陽性孕婦需加強產前會陰部清潔,每日更換純棉內褲并用溫水清洗。建議妊娠晚期增加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攝入,如無糖酸奶、味噌湯等。分娩前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破水后應記錄時間并及時通知醫護人員。產后哺乳期間繼續觀察新生兒精神狀態與進食情況,出現異常分泌物或皮膚感染征象需及時就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