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齲齒可能由長期奶瓶喂養、高糖飲食攝入、口腔清潔不足、牙釉質發育不良、變形鏈球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奶瓶喂養:夜間持續使用奶瓶喂養可能導致乳汁或配方奶滯留口腔,糖分被細菌分解產酸腐蝕牙面。建議戒除夜奶習慣,一歲后逐步過渡到杯子飲水,喂養后及時用紗布清潔牙齦。
2、糖分攝入:頻繁進食餅干、糖果等黏性高糖食物會延長酸性環境持續時間。限制加餐頻率,選擇蘋果、胡蘿卜等需要咀嚼的蔬果作為零食,兩餐間飲用白開水沖刷口腔。
3、清潔缺失:乳牙萌出后未建立刷牙習慣會導致菌斑堆積。第一顆乳牙萌出即需使用兒童牙刷清潔,三歲前使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家長應幫助完成每日兩次的圓弧刷牙法。
4、釉質缺陷:孕期缺鈣或早產可能導致牙釉質礦化不全。這類牙齒更易被酸性物質侵蝕,需定期涂氟強化釉質,必要時進行乳牙預成冠修復保護薄弱牙體。
5、細菌感染:主要致病菌變形鏈球菌可通過成人唾液傳播。避免共用餐具、咀嚼喂食等行為,母親需治療自身齲齒,兒童可接受專業菌斑染色指導提高刷牙效果。
保持均衡飲食結構,增加乳制品、綠葉蔬菜等富含鈣磷的食物攝入,控制果汁攝入量每日不超過120毫升。鼓勵飯后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每三個月進行專業口腔檢查,發現早期齲損及時進行非創傷性修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