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結核性腦膜炎可通過抗結核治療、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降低顱內壓治療、營養支持和康復訓練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結核桿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疫苗接種不足、密切接觸結核患者等原因引起。
1、抗結核治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是核心抗結核藥物,需聯合使用以增強療效并減少耐藥性。治療周期通常持續12-18個月,需嚴格遵循醫囑完成全程治療。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避免藥物性肝損傷。
2、糖皮質激素輔助:潑尼松或地塞米松可減輕腦膜炎癥反應,降低顱內壓和神經系統后遺癥風險。激素使用需控制在4-8周內逐漸減量,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反復。用藥期間需監測血壓和血糖水平。
3、降低顱內壓:甘露醇靜脈滴注能快速緩解腦水腫,呋塞米可輔助利尿脫水。嚴重顱高壓需進行側腦室穿刺引流術或腦室腹腔分流術。密切觀察瞳孔變化和意識狀態,警惕腦疝發生。
4、營養支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可糾正負氮平衡,維生素B族改善神經代謝。腸內營養不足時需靜脈補充白蛋白和氨基酸。每周監測體重和血紅蛋白,及時調整營養方案。
5、康復訓練:急性期后開展肢體功能鍛煉預防肌肉萎縮,語言訓練改善構音障礙。認知訓練可通過積木拼圖等游戲刺激大腦功能恢復。康復過程需循序漸進,配合針灸和推拿增強療效。
治療期間需保持病房通風消毒,接觸者應進行結核篩查。飲食宜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的粥類、蒸蛋等。恢復期可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活動。定期復查腦脊液和頭顱影像學,觀察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