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膜局部過度生長形成的良性腫物,通常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癥狀。
1、形態特征:
子宮內膜息肉多呈水滴狀或指狀突起,直徑從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表面光滑,顏色呈粉紅或暗紅色。息肉可單發或多發,基底寬窄不一,部分帶蒂息肉可在宮腔內擺動。超聲檢查下典型表現為宮腔內高回聲團塊伴或不伴血流信號。
2、出血表現:
約70%患者出現異常子宮出血,表現為月經間期點滴出血、經期延長超過7天或月經量突然增多。絕經后婦女可能表現為陰道不規則流血。出血癥狀與息肉機械刺激子宮內膜血管、影響子宮收縮有關。
3、伴隨癥狀:
部分患者伴有下腹墜脹感或性交后出血。大型息肉可能引起宮腔變形導致不孕或流產。合并感染時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約20%患者無任何癥狀,僅在體檢時偶然發現。
4、檢查特征:
經陰道超聲可見宮腔內邊界清晰的占位性病變,宮腔鏡檢查能直接觀察息肉形態并取活檢。病理檢查可見子宮內膜腺體、間質和血管組成的結構,表面被覆柱狀上皮,間質常伴有纖維化。
5、發展變化:
小型息肉可能自行消退,但直徑超過1cm的息肉很少自然消失。長期存在的息肉可能發生囊性變或惡性變,絕經后患者的惡變風險約為0.5%-3%。妊娠期息肉可能增大并導致妊娠并發癥。
子宮內膜息肉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漿,適當補充維生素E。建議每年進行婦科檢查,40歲以上患者應加強監測。出現異常出血癥狀時需及時就醫,宮腔鏡息肉切除術是主要治療方式,術后需預防感染并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