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判斷需要結合受傷機制、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檢查綜合評估。典型表現包括受傷部位劇烈疼痛、腫脹、畸形、異常活動或骨擦音,輕微活動或負重時疼痛明顯加重。
受傷后若出現以下情況需高度懷疑骨折:受傷瞬間聽到清脆的骨裂聲,肢體出現明顯成角畸形或縮短,局部出現異常關節活動。開放性骨折可見皮膚破損伴骨外露。老年人跌倒后髖部疼痛無法站立,兒童肢體拒絕活動伴哭鬧,都提示可能存在骨折。
體格檢查可發現骨折專有體征,包括局部壓痛和軸向叩擊痛,被動活動時疼痛加劇。但部分裂紋骨折或嵌插骨折可能僅有輕微壓痛,需要影像學確認。疑似脊柱骨折時切忌隨意搬動,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影像學檢查是確診骨折的金標準。X線片能顯示大多數骨折線,但裂紋骨折或腕舟骨等特殊部位骨折可能需要CT確診。MRI對軟組織損傷和骨髓水腫更敏感,常用于判斷是否合并韌帶損傷或隱性骨折。骨掃描則適用于應力性骨折的早期診斷。
傷后應立即停止活動并固定患肢,用夾板或支具臨時制動,抬高患肢減輕腫脹。冰敷每次15-20分鐘可緩解疼痛,但需避免凍傷。切忌自行復位或盲目按摩,應及時就醫完善檢查。骨折后需保證鈣質和蛋白質攝入,康復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漸進式功能鍛煉,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