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列牙痛可能由齲齒、牙周炎、牙髓炎、智齒冠周炎或三叉神經痛引起,可通過口腔檢查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
1、齲齒:
牙齒硬組織被細菌侵蝕形成齲洞,冷熱刺激或食物嵌塞時引發疼痛。早期表現為釉質表面白堊色斑塊,進展后出現黑洞樣缺損。需清除腐質后采用復合樹脂或玻璃離子充填,深齲接近牙髓時需墊底保護。
2、牙周炎:
牙菌斑導致牙齦紅腫、牙槽骨吸收,急性發作時患牙有叩痛和松動感。可能與吸煙、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相關,常伴牙齦出血和口臭。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嚴重者需牙周翻瓣手術。
3、牙髓炎:
深齲或牙裂導致細菌感染牙髓,表現為自發性跳痛和夜間加重,冷熱刺激延長疼痛時間。急性期需開髓減壓,根管治療徹底清除感染源,必要時配合頭孢類抗生素控制炎癥。
4、智齒冠周炎:
阻生智齒周圍軟組織化膿性感染,引起張口受限和頜面部腫脹。多發生于18-25歲,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和低熱。急性期需雙氧水沖洗盲袋,炎癥控制后評估拔牙指征。
5、三叉神經痛:
血管壓迫神經導致陣發性電擊樣疼痛,刷牙或說話可誘發。疼痛嚴格沿神經分支分布,發作間期無異常。卡馬西平可作為一線藥物,微血管減壓術適用于藥物無效者。
日常應選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限制碳酸飲料和甜食攝入。每年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牙痛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面部腫脹需立即就診。咀嚼時避免單側用力,牙本質敏感者可短期使用含鉀鹽脫敏牙膏,但需排除病理性因素后再行家庭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