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的癥狀可能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經期衛生不良、激素水平異常、鄰近器官炎癥擴散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下腹疼痛、異常陰道分泌物、月經紊亂、性交疼痛、發熱等癥狀。
1、下腹疼痛:盆腔區域持續性鈍痛或墜脹感是典型癥狀,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急性發作時疼痛劇烈,慢性期表現為隱痛或不適,活動或性交后加重。伴隨子宮內膜充血水腫,炎癥刺激神經末梢導致痛覺敏感。
2、異常分泌物:陰道排出膿性或血性分泌物是細菌感染的直接表現。急性期分泌物量多呈黃綠色,慢性期可能為淡黃色稀薄液體。厭氧菌感染時分泌物伴有惡臭,需與陰道炎進行鑒別。
3、月經紊亂:炎癥影響子宮內膜正常脫落修復,常見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長期未愈可導致貧血,部分患者出現閉經,與卵巢功能受損或宮腔粘連相關。
4、性交疼痛:宮頸舉痛和子宮壓痛是特征性表現,性交時子宮受到機械刺激引發痙攣性疼痛。慢性炎癥導致盆腔粘連時,疼痛程度與體位變化相關,可能限制日常活動。
5、全身癥狀:急性期體溫可達38-39℃,伴有寒戰、乏力等中毒癥狀。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異常增高提示感染進展。嚴重者可能發展為盆腔腹膜炎或敗血癥。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經期避免盆浴和游泳,衛生用品每2-3小時更換。飲食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黏膜修復。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急性期臥床休息并禁止性生活。出現持續發熱或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通過婦科檢查、超聲及分泌物培養明確診斷,抗生素治療需足療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