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性胃炎可通過抑酸治療、黏膜修復、病因控制、癥狀管理、定期復查等方式干預。該疾病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膽汁反流、自身免疫、應激反應等因素引起。
1、抑酸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緩解黏膜炎癥。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適用于輕中度患者,療程通常為4-8周。胃酸減少可創造黏膜修復環境,降低疼痛敏感性。
2、黏膜修復:硫糖鋁、膠體果膠鉍等胃黏膜保護劑能形成物理屏障。含鋅制劑如甘草鋅促進上皮細胞再生,聯合維生素B族改善局部微循環。避免進食粗糙、過燙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進食減輕胃部負擔。
3、病因控制:幽門螺桿菌陽性需采用四聯療法,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鉍劑及PPI。非甾體抗炎藥相關胃炎應評估用藥必要性,必要時換用COX-2抑制劑。酒精性胃炎需嚴格戒酒,膽汁反流者可考慮鋁碳酸鎂吸附膽汁酸。
4、癥狀管理:腹脹選用多潘立酮促動力,惡心嘔吐可用甲氧氯普胺。疼痛劇烈時短期聯用解痙藥山莨菪堿,焦慮誘發的癥狀可配合谷維素調節植物神經。記錄癥狀日記幫助醫生調整方案,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加重黏膜損傷。
5、疾病監測:內鏡復查評估黏膜愈合情況,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需縮短隨訪間隔。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輔助判斷萎縮程度,幽門螺桿菌根除后4周應進行呼氣試驗驗證。長期未愈的病例建議檢測胃泌素-17排除自身免疫因素。
日常飲食選擇蒸煮燉等低溫烹飪方式,優先攝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魚肉、雞胸肉。西藍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含蘿卜硫素促進黏膜修復,香蕉、蘋果等低酸水果補充鉀離子。餐后30分鐘溫和散步促進胃排空,避免立即平臥誘發反流。保持規律作息,睡前3小時禁食減少夜間胃酸分泌。心理壓力較大時嘗試正念呼吸訓練,每天保證7小時睡眠增強黏膜修復能力。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嘔血黑便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