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彎曲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陰莖彎曲可能由先天性發育異常、陰莖硬結癥、尿道下裂、外傷、感染等因素引起。
多數男性存在輕微陰莖彎曲,通常偏向左側或右側,彎曲角度小于30度屬于正常生理現象。這種彎曲多由海綿體發育不對稱導致,不影響排尿和性功能,無需特殊處理。日常注意避免穿緊身褲壓迫陰莖,性生活時采用合適體位即可。
胚胎期尿道發育異常可能導致陰莖彎曲,常伴隨尿道下裂或包皮分布不均。這類彎曲角度通常超過45度,可能影響排尿射精。輕度彎曲可通過牽拉訓練改善,每天進行2-3次陰莖拉伸,配合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
陰莖挫傷或撕裂傷愈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可能造成彎曲。這類患者多有明確外傷史,勃起時疼痛明顯。急性期需冷敷止血,恢復期使用維生素E軟膏按摩,配合超聲波理療軟化瘢痕組織。
陰莖硬結癥可能與反復微損傷、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勃起疼痛、可觸及硬結等癥狀。早期可口服秋水仙堿、對氨基苯甲酸鉀等藥物,局部注射膠原酶溶解斑塊。嚴重者需行斑塊切除或假體植入術。
反復尿道炎或海綿體炎可能導致纖維化變形,常見于未規范治療的淋病或衣原體感染。這類彎曲多伴隨排尿灼痛、異常分泌物。需徹底抗感染治療,選用頭孢曲松、阿奇霉素等藥物,炎癥控制后考慮整形手術矯正。
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鋅含量高的牡蠣等海鮮攝入,避免長時間騎行壓迫會陰部。彎曲角度大于45度或伴隨功能障礙時,需到泌尿外科進行超聲檢查和動態勃起功能評估。術后恢復期應戒煙限酒,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進行陰莖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