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外翻可通過提肛運動、溫水坐浴、局部用藥、手法復位、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肛門外翻通常由長期便秘、分娩損傷、盆底肌松弛、痔瘡脫垂、直腸黏膜松弛等原因引起。
規律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強盆底肌群力量,每日收縮肛門3-5秒后放松,重復10-15次為一組,每天練習3-5組。持續鍛煉有助于輕度外翻黏膜回納。
40℃左右溫水坐浴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配合高錳酸鉀溶液稀釋使用可減輕水腫,但需避免燙傷皮膚。
外翻伴隨炎癥時可用馬應龍痔瘡膏、太寧乳膏或普濟痔瘡栓,含利多卡因成分可緩解疼痛,地奧司明可改善靜脈回流。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清潔雙手后戴指套,涂抹石蠟油潤滑,輕柔將脫垂組織推回肛內。適用于急性發作期,但反復脫出需結合其他治療。
重度或反復脫垂需行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或直腸黏膜懸吊術。術后需保持軟便,避免久蹲久坐,防止復發。
日常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ml。避免搬運重物及長時間如廁,便后清潔使用濕廁紙。癥狀持續加重或出血需及時就醫,排除直腸脫垂等器質性疾病。規律進行快走、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