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償期與代償期可通過肝功能狀態、并發癥表現、實驗室指標、影像學特征、預后差異等方面區分。
代償期患者肝臟仍能維持基本代謝功能,表現為輕度乏力或無癥狀;失代償期出現明顯肝功能衰竭,如黃疸、凝血功能障礙。代償期可通過護肝治療控制,失代償期需人工肝或肝移植干預。
代償期僅存在門靜脈高壓體征如脾大,失代償期伴隨腹水、肝性腦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嚴重并發癥。腹水患者需限鈉利尿,肝性腦病需乳果糖調節腸道菌群。
代償期Child-Pugh評分≤6分,白蛋白>35g/L;失代償期評分≥7分,白蛋白<28g/L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監測指標異常時需補充人血白蛋白或維生素K。
CT顯示代償期肝臟形態尚規則,失代償期呈典型結節狀改變伴門靜脈增寬。超聲彈性成像可量化肝硬度,代償期<12.5kPa,失代償期>20kPa。
代償期5年生存率>80%,失代償期降至30%以下。預防進展需戒酒、抗病毒治療,失代償期患者建議每3個月復查甲胎蛋白篩查肝癌。
飲食需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在每日1.2-1.5g/kg,優先選擇植物蛋白;運動推薦每日30分鐘步行訓練;護理重點監測體重變化與神志狀態,失代償期患者每日限水1000-1500ml。定期檢測血氨、電解質水平,出現嗜睡或撲翼樣震顫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