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切開術的決策需權衡短期創傷與長期獲益,可通過局部麻醉、氣道管理、感染控制、并發癥預防、康復支持等方式減輕痛苦。不切開氣管可能導致窒息風險、二氧化碳潴留、肺部感染加重、多器官缺氧損傷、長期機械通氣依賴等問題。
1、麻醉鎮痛:氣管切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術中疼痛感較輕。術后切口疼痛可通過冷敷、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塞來昔布緩解,72小時內疼痛多明顯減輕。非切開患者需長期耐受經喉插管的不適,可能引發持續性咽喉水腫。
2、氣道維護:切開氣管后每日需進行3-4次氣道濕化護理,使用生理鹽水霧化或滴注保持氣道濕潤。未切開者依賴經鼻高流量氧療時,干燥氣體易導致氣道黏膜出血,痰痂堵塞風險增加2-3倍,需頻繁使用沐舒坦、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藥物。
3、感染風險:氣管造瘺口感染發生率約15%-20%,需定期用碘伏消毒并更換敷料。保留自然氣道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可達30%-40%,常見病原體包括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需預防性使用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4、并發癥管理:切開早期可能發生皮下氣腫或縱隔氣腫,需床旁備負壓吸引裝置。長期帶管者可能出現氣管狹窄或肉芽增生,需每3個月復查支氣管鏡。拒絕切開的COPD患者易發生Ⅱ型呼吸衰竭,動脈血氧分壓可能低于60mmHg,需無創呼吸機持續支持。
5、生活質量:氣管切開患者術后2周可經口進食,發音功能通過特殊瓣膜可部分恢復。未切開者需長期禁食依賴鼻飼,言語交流完全受限,約40%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癥狀,需心理干預聯合帕羅西汀、舍曲林等藥物。
氣管切開術后應加強蛋白質攝入每日1.2-1.5g/kg,優先選擇魚肉、乳清蛋白等易吸收蛋白。進行呼吸肌訓練時可采用腹式呼吸每分鐘6-8次聯合阻力呼氣練習。造瘺口護理需保持濕度40%-60%,避免粉塵刺激。未切開患者建議每2小時翻身拍背,床頭抬高30°預防反流誤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