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發炎疼痛可能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耳道異物刺激、耳垢堆積、中耳壓力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生素治療、止痛藥物、熱敷緩解、手術引流等方式干預。
1、細菌感染:外耳道或中耳細菌感染是常見病因,可能與游泳進水、掏耳損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耳道紅腫、膿性分泌物等癥狀。輕癥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局部抗感染,配合口服頭孢克肟。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需鼓膜切開引流。
2、病毒感染:皰疹病毒或流感病毒侵襲耳部神經時,可能引發劇烈耳痛伴水皰。阿昔洛韋軟膏局部涂抹可抑制病毒復制,布洛芬緩解神經痛。合并面癱需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
3、異物刺激:昆蟲進入或硬物劃傷耳道會引發炎癥反應。需用耳鏡取出異物后,使用氫化可的松滴耳液減輕水腫。避免自行掏挖加重黏膜損傷。
4、耳垢栓塞:耵聹堆積壓迫鼓膜會導致悶脹痛。碳酸氫鈉溶液軟化耳垢后,由醫生用吸引器或沖洗法清除。日常避免使用棉簽深入耳道。
5、氣壓損傷:飛行或潛水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時,可能誘發航空性中耳炎。咀嚼口香糖促進耳壓平衡,鼻噴減充血劑改善咽鼓管通氣。反復發作需行鼓膜置管術。
日常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時佩戴防水耳塞。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病原體逆行感染。急性期可食用清熱利濕的冬瓜、薏米粥,慢性炎癥期增加富含鋅的牡蠣、核桃。疼痛持續48小時以上或伴隨聽力下降、眩暈時需急診處理。耳后淋巴結腫大提示感染擴散,需靜脈輸注抗生素。恢復期每日按摩耳周穴位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