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竇炎可通過溫水坐浴、飲食調整、局部用藥、口服藥物、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該病通常由局部感染、糞便刺激、免疫力下降、肛竇解剖異常、慢性炎癥等因素引起。
1、溫水坐浴:每日2-3次溫水坐浴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水溫維持在40℃左右,每次持續15-20分鐘。坐浴后需保持肛門干燥,避免穿緊身衣物摩擦患處。長期堅持能減輕肛周水腫,緩解排便疼痛。
2、飲食調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等,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ml。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減少油炸食品攝入。規律排便習慣有助于降低糞便對肛竇的機械刺激。
3、局部用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1:5000或復方苦參洗劑進行坐浴消毒。外涂痔瘡膏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泰軟膏等緩解炎癥。用藥前需清潔患處,避免混合感染。
4、口服藥物:細菌感染時可服用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疼痛明顯者可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鎮痛。伴有便秘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調節腸道功能。
5、手術治療:反復發作的慢性肛竇炎需行肛竇切開引流術或肛竇切除術。術后需保持創面清潔,定期換藥直至愈合。合并肛瘺者需同時進行瘺管切除術。
肛竇炎患者應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進行提肛運動鍛煉盆底肌。選擇棉質透氣內褲,排便后使用濕廁紙清潔。急性期可冷敷緩解疼痛,慢性期改用熱敷促進炎癥吸收。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發熱需及時就醫排除肛周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