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可能由遺傳因素、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免疫調節失衡、營養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嚴重時可導致胎盤早剝、子癇、胎兒生長受限、肝腎功能損傷、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
1、胎盤早剝:
妊娠期高血壓使胎盤血管痙攣缺血,基底膜纖維素樣壞死,導致胎盤與子宮壁異常分離。典型表現為突發性劇烈腹痛伴陰道流血,超聲檢查可見胎盤后血腫。需立即終止妊娠,嚴重時需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或子宮切除術。
2、子癇抽搐:
血壓急劇升高超過160/110mmHg時可能誘發全身強直陣攣發作,與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崩潰相關。發作前常有頭痛、視物模糊、上腹疼痛等先兆癥狀。靜脈注射硫酸鎂是首選治療方案,配合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等降壓藥物。
3、胎兒窘迫:
子宮胎盤血流灌注不足導致胎兒慢性缺氧,表現為胎動減少、胎心率異常、生物物理評分降低。通過胎心監護、臍動脈血流監測評估,必要時行緊急剖宮產。長期缺氧可能造成腦癱、智力障礙等后遺癥。
4、肝腎損傷:
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肝竇壓力增高,出現轉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癥;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引發血肌酐升高、少尿。實驗室檢查可見血小板減少、溶血指標異常。需進行血漿置換、血液透析等器官支持治療。
5、腦血管意外:
血壓驟升可能引發腦水腫、腦出血或可逆性后部腦病綜合征,表現為意識障礙、癲癇持續狀態、皮質盲。CT/MRI顯示頂枕葉對稱性水腫,需控制性降壓聯合甘露醇脫水,必要時行去骨瓣減壓術。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需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g,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補充。適度進行孕婦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居家監測血壓早晚各一次,記錄尿量及體重變化,出現視物模糊、持續頭痛等癥狀需立即就醫。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避免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