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差大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降壓藥物,常用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利尿劑三類。
1、鈣通道阻滯劑:
適用于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通過阻斷鈣離子通道擴張外周動脈。常見藥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等,可能引起下肢水腫或面部潮紅,用藥期間需監測心率變化。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患者可優先考慮此類藥物。
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對舒張壓偏低而收縮壓顯著升高者效果顯著,能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代表藥物如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用藥初期需警惕干咳不良反應。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患者使用時可延緩靶器官損害進展。
3、利尿劑:
噻嗪類利尿劑適用于鹽敏感性高血壓,通過減少血容量降低收縮壓。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藥物需注意電解質紊亂風險。冬季血壓波動明顯者配合限鹽飲食效果更佳,但需避免夜間頻繁排尿影響睡眠。
壓差增大往往提示動脈硬化進展,除規范用藥外需保持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優先選擇富含鉀的香菇、菠菜等食材。建議每周進行5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爆發性用力動作。居家每日早晚靜息狀態下測量血壓并記錄,注意觀察有無頭暈、視物模糊等灌注不足癥狀。冬季注意頭部保暖,沐浴水溫不宜超過40℃,體位變化時動作需放緩。合并頸動脈斑塊者需每半年復查血管超聲評估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