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多地網友曬出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的結果,并發文稱可能“二陽”了,不免讓人擔憂第二輪疫情真的要來了嗎?“二陽”的癥狀會比第一次感染更嚴重嗎?
大部分陽性感染者為初次感染
根據4月22日國家疾控中心公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4月14日至20日,新發現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275例。
其中備受關注的是“大角星”變異株XBB.1.16,中疾控表示我們國家本土病例XBB.1.16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并未形成傳播優勢,市民無須過度擔心。
“近日檢出陽性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二陽’感染者很少,這可能與上一波高峰時感染者體內仍有抗體有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說道。
二次感染是否比第一次更嚴重?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黨雙鎖教授表示,對于多數人來講,上一次已經感染過的抗體水平比較低的人,二次感染以后,原則上講癥狀會較輕一些。
這也在院內得到證實,從目前近期感染者癥狀來看,多數屬于輕型,主要表現為發熱,進展為肺炎的病人也較少見。
但是,如果之前沒有感染過的人群,并且有一些高危因素,比如高齡、有基礎疾病,還是有發展成重癥的可能。
此前,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張文宏教授曾對新冠二次感染發表過演講,他表示,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6個月后會慢慢出現二次感染,一般規模不大。
同時,張文宏表示,應對新冠二次感染,需關注脆弱人群,不斷監測、預警和做好藥物儲備,對任何變異株的到來做出快速反應。同時,張文宏建議高危人群應該在6個月后接種新冠疫苗。
面對“二陽”,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一方面,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新冠感染,降低重癥率的最佳手段。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3月時對接種新冠疫苗的優先級進行了修訂,其中老年人、患有嚴重合并癥(如糖尿病、心臟病)的年輕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孕婦和一線衛生工作者為高優先群體,應在最后一次接種后6~12個月再注射一次加強針。
另一方面,沒必要囤太多藥,但是需要適當備一點。
①解熱鎮痛抗炎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如果出現發燒癥狀,尤其是38.5度以上應考慮用藥物退燒,同時還能起到鎮痛抗炎的效果。
②化痰止咳類藥物:氨溴索等;咳嗽嚴重且伴咳痰癥狀下使用,6歲以上兒童可以用,但孕婦、哺乳期婦女要慎用。
③緩解干咳藥物:右美沙芬等;6歲以上兒童可以用它緩解干咳,不過孕媽和哺乳期媽媽都要慎用,尤其是妊娠前三個月禁用。
同時也可以準備一些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和疏風解毒膠囊等。總之,最核心的備藥就是備點退燒藥,如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等,如果退熱退不下來,用藥后癥狀不減反增,建議盡快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