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扭傷后不建議直接貼膏藥。扭傷初期可能存在軟組織損傷或炎癥反應,膏藥的活血作用可能加重腫脹和疼痛。
一、急性期處理原則:
扭傷后48小時內屬于急性期,應遵循休息、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的原則。此時貼膏藥可能因藥物成分刺激局部血管擴張,導致腫脹加劇。冰敷每次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彈性繃帶包扎時需注意松緊適度,避免影響血液循環。
二、膏藥的適用時機:
急性期過后若仍有疼痛或淤血,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膏藥。常見藥物成分包括麝香、紅花、三七等,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用前需確認皮膚無破損,過敏體質者應先小范圍試用。膏藥連續使用不宜超過12小時,避免皮膚刺激。
三、伴隨癥狀的識別:
膝關節扭傷可能與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等結構性損傷有關,通常表現為關節穩定性下降、活動時彈響或卡頓感。若出現持續腫脹、無法承重或關節變形,需及時進行磁共振檢查排除嚴重損傷。老年人需特別注意是否合并骨質疏松性骨折。
扭傷后兩周內應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可進行直腿抬高、踝泵練習等康復訓練。飲食上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優質蛋白攝入,促進結締組織修復。夜間睡眠時用枕頭墊高患肢,有助于靜脈回流減輕晨起腫脹。關節保暖可佩戴護膝,但需確保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