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中嘴凸加重可通過調整矯治器、加強唇肌訓練、優化咬合關系、正頜手術評估、定期復診監控等方式治療。該現象通常由矯治力方向偏差、唇肌功能不足、骨性因素未干預、牙弓寬度不足、矯治方案設計不當等原因引起。
矯治力方向偏差可能導致前牙唇傾加重,需重新設計弓絲曲度或更換托槽類型。臨床常用多曲方絲弓技術、種植體支抗控制前牙移動,避免使用Ⅱ類牽引等可能加重前突的輔助裝置。
長期口呼吸或唇肌松弛會削弱對前牙的內向壓力,每日需進行唇肌功能訓練。具體方法包括抿唇保持練習、吹氣球訓練、含紙片抗阻運動,每次持續10分鐘,每日3組以增強肌肉張力。
深覆蓋或Ⅱ類錯頜未及時糾正會加重側貌凸度,需通過頜間牽引調整磨牙關系。使用橫腭桿擴展牙弓寬度,配合搖椅弓打開咬合,必要時采用微種植體輔助壓低前牙改善突度。
骨性前突患者可能需正頜手術干預,表現為ANB角>5°、頦部后縮明顯等情況。術前需完成正畸代償治療,常見術式包括上頜LeFortⅠ型截骨后退術、下頜矢狀劈開截骨術,手術時機通常在生長發育停止后。
每4-6周需拍攝側位片評估牙槽骨改建情況,使用頭影測量追蹤SNA角變化。出現異常唇傾時應及時暫停加力,通過舌側保持器或唇擋等裝置進行三維控制,必要時重啟矯治方案。
矯正期間需避免吮指等口腔不良習慣,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托槽周圍菌斑。飲食選擇軟質食物如蒸蛋、燕麥粥減少咬合壓力,配合頸肩部放松操改善頭頸姿勢。出現牙齦腫脹或托槽脫落需48小時內復診,正畸蠟可緩解黏膜潰瘍不適。成年患者建議聯合使用透明矯治器精調,青少年需關注生長發育期頜骨變化。完成矯治后需嚴格佩戴保持器,前6個月全天佩戴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