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不治療通常無法自行恢復。慢性胃炎若長期不干預可能進展為胃潰瘍甚至胃癌,急性胃炎未及時處理也可能引發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
1、急性胃炎的自然恢復可能性:
由酒精、辛辣食物刺激或短期藥物副作用引起的輕度急性胃炎,在消除誘因并調整飲食后,部分患者癥狀可能緩解。但伴隨嘔吐物帶血、黑便等出血癥狀時,必須立即就醫。胃黏膜修復周期約7-10天,期間需保持清淡飲食,避免牛奶、咖啡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2、慢性胃炎的進展風險:
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胃炎不經規范治療會持續惡化,該細菌可分泌尿素酶破壞胃黏膜屏障。伴隨上腹隱痛、餐后飽脹感的非萎縮性胃炎,5年內有2%-4%概率發展為萎縮性胃炎。建議采用四聯療法根除細菌,同時補充維生素B12預防惡性貧血。
3、特殊類型胃炎的轉歸: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功能會進行性喪失,必須終身注射維生素B12。腐蝕性胃炎因誤服強酸強堿造成,24小時內未洗胃會導致食管狹窄。應激性胃炎在重癥監護患者中死亡率達15%,需質子泵抑制劑持續靜脈滴注。
胃炎患者日常應實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選擇南瓜、山藥等富含果膠的食材保護胃黏膜。餐后30分鐘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排空,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減少胃酸反流。長期胃部不適者建議每年做胃鏡監測,尤其關注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