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腫需明確病因后針對性用藥,不可自行盲目服藥。常見治療藥物包括利尿劑、改善靜脈回流藥物及針對原發病的藥物,具體選擇需經醫生評估。
一、不同病因的用藥建議:
心源性水腫多與心力衰竭相關,常用藥物包括呋塞米、螺內酯等利尿劑,同時需配合地高辛等強心藥物。肝源性水腫需在保肝治療基礎上使用托拉塞米,嚴重腹水時可能需聯合人血白蛋白。腎性水腫患者常選用氫氯噻嗪,腎病綜合征需配合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靜脈功能不全者可口服地奧司明改善靜脈張力,局部使用肝素鈉軟膏緩解癥狀。
二、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利尿劑使用期間需監測電解質,防止低鉀血癥發生。血管擴張類藥物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服藥后應避免突然起身。糖皮質激素需嚴格遵醫囑調整劑量,不可自行增減。所有藥物均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用藥期間出現皮疹、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
除藥物治療外,每日抬高下肢30分鐘以上有助于促進靜脈回流,睡眠時可用枕頭墊高足部。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適量補充富含鉀的香蕉、菠菜等。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運動可增強肌肉泵血功能,但應避免長時間站立。定期監測體重變化,若單日增加超過1公斤或水腫持續加重,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注意觀察皮膚完整性,防止水腫部位破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