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險性前置胎盤可通過定期產檢、控制妊娠風險因素、選擇合適分娩方式、緊急預案準備、產后密切監測等方式預防。兇險性前置胎盤通常由子宮內膜損傷、多次剖宮產史、高齡妊娠、胎盤異常附著、輔助生殖技術等因素引起。
妊娠期規范超聲檢查能早期識別胎盤位置異常。孕18-24周通過經陰道超聲評估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距離,孕28周后確診前置胎盤者需每2-4周復查。三維超聲可輔助診斷胎盤植入深度,磁共振成像適用于評估子宮后壁胎盤植入情況。
避免多次宮腔操作降低子宮內膜損傷風險,人工流產次數超過3次者前置胎盤發生率增加5倍。控制慢性高血壓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基礎疾病,BMI>30的孕婦需通過營養指導控制體重增長。輔助生殖技術受孕者應告知醫生胚胎移植史。
完全性前置胎盤孕37周后擇期剖宮產,邊緣性前置胎盤可嘗試陰道試產。多學科團隊制定手術方案,備妥紅細胞懸液及凝血因子。術前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子宮壓縮縫合術適用于胎盤植入引起的難治性出血。
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并備血,麻醉科與新生兒科醫師需全程待命。髂內動脈結扎或子宮動脈栓塞作為止血備用方案,嚴重出血時實施圍產期子宮切除術。術前使用氨甲環酸減少纖溶亢進,術中采用細胞回收式自體輸血技術。
術后24小時監測血紅蛋白變化,遲發性出血多發生在產后12天內。每周復查超聲觀察子宮復舊情況,胎盤植入患者需監測血β-HCG下降趨勢。哺乳期避免使用麥角新堿等收縮血管藥物,避孕兩年以上降低再次妊娠風險。
孕前3個月補充葉酸400μg/日降低胎盤發育異常風險,妊娠期保證每日60g優質蛋白攝入。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32周后禁止性生活。側臥體位改善子宮胎盤血流,每日監測胎動變化。建立產科急救綠色通道,提前準備孕產婦保健手冊及既往手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