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癥狀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白色斑塊、灼痛感、進食困難等,可能與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
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塊是鵝口瘡的典型癥狀,常見于頰黏膜、舌面或上顎。斑塊形似凝乳,用力擦拭可剝離,但會暴露下方充血發紅的創面。這種病變由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引起,嬰幼兒因免疫系統未完善更易出現。
患者常主訴口腔燒灼樣疼痛,尤其在進食酸性或辛辣食物時加重。疼痛程度與感染范圍相關,嚴重者可影響正常吞咽功能。嬰幼兒可能表現為拒食、哭鬧,成人可能出現味覺異常。
斑塊周圍黏膜呈現彌漫性充血發紅,擦拭去除偽膜后可見點狀出血。這種炎癥反應與真菌釋放的蛋白酶刺激有關,可能伴隨局部淋巴結腫大。
未經治療時病變可能向咽部、食管蔓延,出現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疼痛。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人群可能出現氣管、支氣管的深部真菌感染。
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易復發,表現為癥狀緩解后再次出現白色偽膜。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時,口腔酸性環境更利于真菌定植。
日常需注意口腔清潔,哺乳期嬰兒奶具應煮沸消毒。飲食宜選擇溫涼流質如米湯、藕粉,避免過酸過燙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益生菌有助于維持口腔菌群平衡,癥狀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發熱需及時就醫進行抗真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