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確診需結合醫學檢查,僅憑癥狀無法自行判斷。若出現持續上腹疼痛、消瘦、黑便等警示癥狀,建議盡早就醫排查。
一、胃癌的典型癥狀表現:
早期胃癌癥狀隱匿,易與胃炎混淆,表現為上腹隱痛、飽脹感或輕度反酸。進展期可能出現明顯體重下降、嘔血、黑便、吞咽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觸及上腹部包塊,晚期可能出現黃疸、腹水等轉移征象。需注意這些癥狀并非胃癌特有,但持續兩周以上需警惕。
二、胃癌診斷的醫學檢查流程:
胃鏡檢查是確診胃癌的核心手段,可直接觀察病變并取組織活檢。影像學檢查包括增強CT或超聲內鏡,用于評估腫瘤浸潤深度和轉移情況。實驗室檢查中,腫瘤標志物如CA72-4、CEA等輔助參考,但無法單獨作為診斷依據。對于高危人群,建議定期胃鏡篩查。
三、胃癌的高危因素與預防:
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病史者風險較高。飲食習慣方面,高鹽、腌制食品、吸煙酗酒均為明確危險因素。有胃癌家族史者應提前篩查年齡。日常需保持新鮮蔬果攝入,控制加工肉制品,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50%以上發病風險。
胃癌防治需建立健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不少于400克不同種類蔬菜,限制每日鹽分在5克以內。規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2-3年進行胃蛋白酶原檢測,高危對象每年接受胃鏡復查。出現消化道癥狀持續加重時,避免自行服用抑酸藥物掩蓋病情,應及時完成胃鏡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