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子宮出血指非正常月經周期的陰道出血,可能由激素紊亂、子宮內膜病變、凝血功能障礙、生殖系統炎癥、子宮肌瘤等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激素紊亂: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失調是常見誘因,多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或延長、經量時多時少。長期精神壓力、過度節食或肥胖可能干擾激素分泌,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和短期孕激素補充可改善癥狀。
2、子宮內膜病變:
子宮內膜息肉或增生可能引起經間期出血、經期延長,通常伴隨下腹墜脹感。這與雌激素持續刺激有關,診斷需依賴宮腔鏡檢查,治療可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或診刮術。
3、凝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疾病可能導致經血淋漓不盡,常伴有皮膚瘀斑、牙齦出血等全身癥狀。需進行凝血四項檢測,必要時輸注血小板或使用氨甲環酸止血。
4、生殖系統炎癥:
慢性子宮內膜炎或盆腔炎可引起接觸性出血、膿性分泌物,多與細菌感染相關。病原體檢測后需規范使用多西環素、甲硝唑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熱敷緩解癥狀。
5、子宮肌瘤:
黏膜下肌瘤患者常見月經過多、貧血表現,肌瘤壓迫可能導致尿頻。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治療選擇包括米非司酮藥物縮瘤或肌瘤剔除手術。
日常需保持經期衛生,避免劇烈運動,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攝入。建議記錄出血周期,定期婦科檢查排除惡性病變,突發大量出血或伴隨暈厥需立即就醫。適度進行瑜伽、快走等有氧運動有助于調節內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