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梅毒可通過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非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腦脊液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式確診。
1、血清學檢測:
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和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能特異性檢測抗體。非梅毒螺旋體試驗如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用于療效監測,兩者聯合使用可提高檢出率。
2、腦脊液檢查:
神經梅毒需通過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樣本,檢測白細胞計數、蛋白含量及VDRL試驗。腦脊液VDRL特異性達90%,但敏感性僅30-70%,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
3、組織病理學:
皮膚黏膜損害處取材進行銀染色或免疫熒光檢查,可直接觀察到螺旋體。淋巴結活檢可見漿細胞浸潤和血管內皮增生,適用于疑似病例的輔助診斷。
4、影像學評估:
心血管梅毒需行胸部X線或CT檢查主動脈根部擴張,MRI可發現腦膜血管梅毒的梗死灶。骨關節梅毒通過X線可見骨膜炎和樹膠腫特征性改變。
5、特殊人群篩查:
孕婦需在孕早期進行血清學篩查,HIV感染者應每3-6個月復查。輸血前、手術前及高危性行為后均建議檢測,窗口期約3-6周可能出現假陰性。
日常需保持單一性伴侶并使用避孕套,確診后避免性生活直至完成治療。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優質蛋白,適度進行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嚴格遵醫囑完成芐星青霉素療程,治療后第1年每3個月復查RPR滴度,之后定期隨訪至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