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與跖疣可通過外觀特征、形成原因、疼痛程度、生長位置及治療方法進行區分。雞眼通常由局部長期摩擦或壓迫引起,跖疣則因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
1、外觀特征:雞眼呈圓錐形角質增生,中心可見半透明核,邊界清晰;跖疣表面粗糙,可見黑色點狀毛細血管血栓,邊緣不規則。雞眼周圍皮膚通常無異常,跖疣可能伴隨周圍皮膚增厚。
2、形成原因:雞眼與長期機械性刺激有關,常見于穿不合腳鞋襪或足部畸形者;跖疣由HPV-1、HPV-2等亞型感染引起,具有傳染性。前者屬物理性損傷,后者為病毒性皮膚病。
3、疼痛反應:雞眼受壓時疼痛明顯,去除壓力后緩解;跖疣捏壓時疼痛更顯著。雞眼疼痛源于角質栓對真皮的壓迫,跖疣疼痛與病毒侵襲神經末梢相關。
4、生長模式:雞眼多為單發且好發于骨突部位;跖疣常多發并可融合成片,可見衛星病灶。前者沿受力方向垂直生長,后者呈水平擴散趨勢。
5、治療差異:雞眼需消除機械刺激,使用水楊酸貼或尿素軟膏軟化角質;跖疣需抗病毒治療,可選咪喹莫特乳膏、冷凍療法或激光祛除。兩者嚴重時均需外科切除,但跖疣易復發需聯合免疫調節。
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選擇透氣鞋襪減少摩擦。雞眼患者應矯正足部力學異常,跖疣感染者需避免抓撓防止擴散。增加維生素A、C攝入有助于皮膚修復,適度足底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癥狀持續加重或合并感染時需及時就醫,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病變需優先排除血管神經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