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妊娠期常見的且比較嚴重的并發癥,無論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發生。但既往有肝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發生有遺傳因素,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家族史者更容易發生。而且,第1次懷孕發生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者,再次妊娠40%~70%還會再次發生。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主要表現就是總膽汁酸升高、皮膚搔癢,嚴重者出現黃疸。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可以引起早產、胎兒宮內窘迫、胎兒死亡等,因此需要積極治療。
乙肝孕媽媽使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降低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風險,但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無效。并發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乙肝孕媽媽是否使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應根據孕媽媽血清HBVDNA水平和乙肝疾病狀況來決定。
熊去氧膽酸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治療的首選藥物,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均推薦使用熊去氧膽酸治療。地塞米松不僅可以減輕肝內膽汁淤積,還可以促進胎兒肺成熟,以免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乙肝孕媽媽應安心聽從當地醫生的治療,妊娠期如果沒有并發癥,醫生當然不會隨便用藥。但是,一旦發生妊娠并發癥,如果不治療,可能對胎兒更加不利,甚至危害母親的健康,需要治療的妊娠并發癥還是應該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