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苓為中藥茯苓的別名。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產于安徽、云南、湖北。傳統醫學認為,茯苓藥性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用于治療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功效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藥性平和,能夠利水滲濕。因此,可用于治療寒熱虛實多種水腫、小便不利;茯苓能健脾滲濕,使濕無所聚,痰無由生,可用于治療痰飲目眩、心悸怔忡等。
健脾:
茯苓味甘,入脾經,能夠健脾補中、滲濕止瀉,使中焦清升濁降。因此,可用于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食少體倦、便溏泄瀉。
寧心:
茯苓入心脾二經,能夠補脾以助氣血生化、寧心安神。因此,可用于治療心脾虧虛導致的心神不安或驚悸失眠。
現代應用
1、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小便不利,常見的中成藥有茵陳五苓丸、青麟丸等。
2、茯苓具有調節免疫、保肝等作用,可用于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食少體倦、便溏泄瀉,常見的中成藥有茯苓白術丸、參苓白術散、舒肝益脾顆粒等。
3、茯苓具有鎮靜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心神不安或驚悸失眠,常見的中成藥有鎮心安神丸、解郁安神顆粒、健腦靈片等。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群
茯苓適用于脾虛的人群。
脾虛者:
茯苓味甘,入脾經,能夠健脾補中。因此,可用于治療脾虛引起的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狀。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群
陰虛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用。
原因:
茯苓藥性泄利,陰虛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服用本品有加重病情的風險。
使用方法
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于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后內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等需要遵照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揮相應的療效。
用量
臨床常用劑量為10-15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確,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間需要合用其他藥物,請向醫生或藥師咨詢。
食用方法
茯苓既是藥品又是食品,可用于熬粥、煲湯,例如茯苓糯米粥、紅棗茯苓粥、陳皮茯苓粥、茯苓雞湯、茯苓紅豆蓮子湯。
茯苓糯米粥:
取適量茯苓,加水,煎至水量減少一半,去渣取汁。薏米、糯米放鍋內,加水,兌入茯苓汁,煮開即成。
紅棗茯苓粥:
將大棗去核,浸泡后連水同粳米煮粥,粥成時加入茯苓粉拌勻,稍煮即可。
陳皮茯苓粥:
將陳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與粳米同煮為粥。
茯苓雞湯:
茯苓、蓮子、淮山泡水2小時備用;雞肉塊洗凈,焯水備用。以上食材與生姜、紅棗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開水,中火煲1小時即可。
茯苓紅豆蓮子湯:
取適量茯苓、紅豆、蓮子、陳皮、薏米,浸泡1小時后,倒入鍋中,加足夠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1小時即可。
溫馨提示
1、作為藥品:茯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
2、作為藥食同源產品:衛法監發[2002]51號文件將茯苓列入藥食同源類產品,茯苓可作為配料應用于烹飪料理中。
3、作為保健食品:茯苓可應用于保健食品領域。需要注意,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物。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依據其功能及適宜人群有針對性的選擇,并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購買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