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癌可能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長期肛門炎癥、免疫抑制、吸煙、肛門性行為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肛門出血、肛門疼痛、肛門腫塊、排便習慣改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肛管癌早期常見癥狀為排便時鮮紅色血液附著于糞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出血量通常較少但持續存在。腫瘤表面潰爛時可能出現黏液血便,需與痔瘡出血鑒別。肛門指檢可觸及不規則硬結或潰瘍面。
約60%患者出現肛門區域持續性鈍痛或灼痛,排便時加劇。腫瘤侵犯肛管括約肌或周圍神經時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夜間尤為明顯。部分患者伴隨肛門墜脹感或里急后重癥狀。
肛門口可觸及質硬不平的結節狀腫物,表面可能出現菜花樣增生或中央凹陷性潰瘍。腫瘤增大時可導致肛門狹窄,體檢可見肛門變形或不對稱收縮。腫塊固定不活動提示浸潤深度增加。
腫瘤占位效應導致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或糞便變細。晚期可能出現大便失禁或腸梗阻癥狀。直腸指檢可評估腫瘤距肛緣距離及環周侵犯范圍,電子腸鏡能明確病灶形態及活檢病理。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提示區域淋巴結轉移,質地堅硬且融合成團。遠處轉移至肝臟時出現黃疸、腹水,肺轉移引起咳嗽咯血。盆腔MRI可評估腫瘤浸潤深度,PET-CT用于全身轉移灶篩查。
肛管癌患者需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胸肉、豆制品,適量補充膳食纖維預防便秘。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攝入,每日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治療期間使用無痛護理技術減輕換藥痛苦,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腫瘤標志物。放射治療期間需做好肛門皮膚防護,化療階段注意預防口腔黏膜炎。術后康復期建議采用側臥位減輕傷口壓力,使用環形坐墊分散臀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