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的孩子咳嗽,媽媽從標明“口服”的盒子里,拿出一粒泡騰片,直接塞進孩子嘴里,再喂了點水,10幾秒后,孩子的手腳抖動起來,并劇烈的咳嗽,嘴巴慢慢變成青色,媽媽當時感覺是噎著了,拍背、催吐沒用,送到醫院,在重癥監護室搶救一天后,孩子最終還是離開了!
泡騰片!怎么能直接塞進嘴里???孩子死于用藥方式不正確!!!
因為泡騰片在溶解時,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如果直接把泡騰片放入口中或吞下,大量氣體會迅速充斥氣道或消化道,引起窒息。
大多數家長給孩子安全用藥的意識越來越強,可對于一些喂藥的常識卻不是很清楚。
今天叨叨要全方位的說說喂藥禁忌的一些事兒,也希望媽媽們轉發,讓更多家庭避免意外!
01
關于喂藥時間
給孩子喂藥,可能媽媽們最多的提問就是“這藥什么時候吃?”、“飯前還是飯后?”
這些疑惑確實很有必要,想要藥物發揮最理想的療效,除了對癥用藥并選擇合適的劑型外,正確的給藥時間亦很講究。
一般來說,服藥時間主要分為四種:空腹服藥、飯前服藥、飯后服藥和睡前服藥。
空腹服藥是指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通常一些腸溶片藥物,需要迅速通過胃到達腸發揮作用,因此要空腹用藥。
飯前服藥則通常是指飯前15~30分鐘服藥,一些常用的胃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等應在餐前服用,可以保護已有潰爛的胃黏膜免受食物刺激。
飯后服藥是指飯后30分鐘服用藥物。大多數藥物宜在飯后服用。
睡前服藥是指在入睡前30分鐘服用藥物。
藥究竟在什么時間段服用,取決于藥物作用機制、對胃腸道的刺激,以及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有些藥應飯后,有些應飯前,有些則是隨餐服。
另外,不排除某些特殊的藥物,需按要求的間隔時間服用。最根本的一點,問清楚醫生,遵醫囑。
02
關于喂藥次數
在藥物說明書上都會寫明服藥次數,有一日一次、一日兩次或一日三次等等。那么到底是間隔多長時間呢?
其實正確理解就是按照一天24小時來計算。
比如一日兩次,就是每隔12小時服用1次;一日三次則應當是每隔8小時服藥1次,而不是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
這樣間隔時間相同,可使體內血藥濃度在一天24小時之內都保持相對平穩,可減少過量帶來的藥物不良反應,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但嚴格遵循服藥時間間隔一般很難做到,因為會與日常作息時間產生沖突,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夜間起床服藥顯然會比較困難。
這時是可以根據藥物特點和實際生活情況合理調整孩子服藥時間。
03
關于喂藥方式
給孩子喂藥相信是很多爸爸媽媽的噩夢,為了讓孩子吃下藥,很多家長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那到底對不對?我們來看看。
1、捏鼻子灌藥
捏著鼻子給孩子灌藥,孩子就只能通過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嗆咳,嚴重的會出現肺部感染,甚至導致窒息死亡。
在捏鼻過程中,鼻腔分泌物也可能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所以,這種方法不可取。
2、用果汁/蜂蜜水/牛奶/母乳服藥
首先,1歲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喝果汁和蜂蜜的。
另外果汁和蜂蜜,可能會對藥物產生一定的作用而影響藥效。
如果是小嬰兒,可在喂奶前或兩次喂奶中間服藥,但絕對不可以把藥混在奶里。
3、混進食物里
有的家長把藥研碎、掰開,灑進食物里哄孩子吃,其實隱患挺多,因為食物中可能有某種成分會與藥物互相作用,或影響藥物代謝。
而且一旦孩子上當一次后,可能后面您再喂孩子食物,ta也會覺得里面有藥而拒絕吃。
04
關于藥物劑型
市面上兒童專用藥一般都是顆粒或者口服液形式,因為液體對于孩子是最友好的。
還有泡騰片,因為泡騰片放入水中后產生大量氣泡(二氧化碳),對孩子來說很有趣,心理上不會很抗拒,口感又好,跟氣泡水差不多。但一定要注意正確用法,泡騰片絕對不能直接吞服。
一般不建議孩子服用片劑或膠囊形態的藥物,主要是怕發生嗆卡喉意外。膠囊則是最不推薦的劑型,因為它特別容易粘在口腔里或者食管上,很不舒服。
如果實在沒有選擇,藥物是片劑,并且溶解于水后服用不影響藥效也不增加毒性,可先將藥片碾成粉末,用溫開水溶化后,自制成液體劑。
05
關于服藥水溫
服藥應用溫水,而不是熱水(50℃以上)。因為有些藥品遇熱后會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從而影響藥物療效。
尤其是小孩子常吃的活菌制劑,如益生菌等,水溫過高的話會影響活菌制劑的活菌成份,而且水太燙也容易燙傷食道。
06
其他的重要提醒
1、退熱栓千萬不能口服!
小兒退熱栓的主要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解熱鎮痛藥,制成栓劑塞入肛門,通過直腸粘膜吸收。栓劑型的藥物要比口服藥物具有起效更快、胃腸道刺激少、胃酸及各種酶類對藥物的破壞少,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小等優點。如果口服可能會對胃造成刺激,嚴重的會引起胃粘膜損傷,會有嘔吐等不良反應。
2、泡騰片不能直接口服!
泡騰片不能直接放嘴里然后喝水,而是需要放到容器里,加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后才能喝。
3、目前公認的退熱藥品,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這兩種藥不要合用。
4、不恐嚇、不強灌、多鼓勵、多溝通!
平時千萬不要把吃藥當作一種給寶寶的懲罰或者平時就把打針、吃藥當做一種恐嚇寶寶的口頭禪,要做好教育工作,而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還要告訴寶寶生病后就需要吃藥,接受醫生的治療,這樣病才能好。
07
孩子吃藥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1、弄錯劑量
藥品有不同劑量,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不注意,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毫升和毫克之間的換算根據情況定升=1毫克,一定要注意看說明書或遵醫囑,掌握正確的劑量。
2、不要同時吃幾種藥,中西藥不要混吃
很多人都會覺得藥吃的越多病就好的越快,于是中藥加西藥,幾種藥一起吃。其實不管是什么藥,服用后都是要通過肝臟來代謝,而孩子的肝腎功能都還未發育健全,所以更應該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造成肝腎損傷。
如果不可避免的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也應該至少間隔1個小時。還一定要注意避免各藥物的有效成分,以免服用過量,加重不良反應。
3、認為中藥最天然,服中藥最安全
西藥是經過臨床實驗才會批準上市,所以在實驗中出現各種不良反應都會在說明書上寫明。而中藥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實驗,因此藥品說明里的不良反應都會用“尚不明確”來替代。
而“尚不明確”不代表安全,只能說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據,100%植物來源也不能保證是100%安全的。因此家長們最好不要隨意任性的給孩子服用中藥。
4、海淘藥一定比國產藥好
不少爸媽懷著“月是他鄉明”的心態,想方設法花大價錢給孩子買海淘藥。其實使用海淘藥也有很多弊端。首先語言障礙,家長們很容易弄錯服用劑量、真正用途和一些服藥禁忌。
比如曾經火爆媽媽圈的小蜜蜂紫草膏、日本面包超人止咳藥水等,都被爆過用法不正確以及含有我國明文規定的違禁成分。
5、抗生素是萬能藥
在中國,濫用抗生素的情況非常常見。孩子只要有個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的就使用抗生素,其實這只會導致人體的耐藥性不斷增加,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