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綜合征可能由遺傳易感性、感染因素、藥物誘發、自身免疫異常、血栓形成傾向等原因引起,女性患者需警惕反復流產、血栓事件、血小板減少、心臟瓣膜病變、認知功能障礙等典型表現。
抗磷脂抗體攻擊胎盤血管導致絨毛間血栓形成,約50%未治療患者出現復發性流產,多發于妊娠10周后。低分子肝素聯合阿司匹林可改善子宮胎盤血流,妊娠成功率提升至70%。羥氯喹通過調節免疫降低抗體滴度,妊娠期持續使用安全性良好。
抗磷脂抗體激活血管內皮細胞促凝機制,靜脈血栓發生率較常人高10倍。下肢深靜脈血栓占60%,肺栓塞患者需長期華法林抗凝。動脈血栓可突發腦梗死,合并狼瘡時心肌梗死風險增加3倍。
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體被抗體結合引發破壞,30%患者血小板<100×10?/L。重度減少時采用靜脈丙種球蛋白沖擊,利妥昔單抗對難治性病例有效。出血傾向與血栓形成并存需個體化評估。
Libman-Sacks心內膜炎特征為瓣膜贅生物形成,二尖瓣受累占80%。輕度反流無需處理,重度需瓣膜置換術??鼓委熎陂g需監測INR,生物瓣置換后華法林使用3-6個月。
腦小血管病變導致進行性認知下降,MRI可見白質高信號。抗凝聯合免疫抑制劑可延緩進展,認知訓練每周3次改善執行功能。偏頭痛發作頻率與抗體滴度正相關,托吡酯預防性治療有效。
每日補充Omega-3脂肪酸800mg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地中海飲食減少血栓復發風險。低強度有氧運動每周150分鐘改善微循環,瑜伽訓練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妊娠前三個月開始低分子肝素預防,產后抗凝至少持續6周。血小板計數每月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維持在2-3之間。避免口服避孕藥及吸煙等血栓誘發因素,長期隨訪風濕免疫科與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