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疼痛可通過熱敷腹部、調整飲食、口服藥物、穴位按摩、情緒管理等方式緩解。胃炎疼痛通常由胃酸刺激、胃黏膜損傷、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不當、精神緊張等原因引起。
1、熱敷緩解:胃部受涼或痙攣性疼痛時,用40℃左右熱水袋熱敷上腹部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熱敷可松弛胃部平滑肌,減輕痙攣性疼痛,避免使用過熱物品以防燙傷。合并消化道出血時禁用該方法。
2、飲食調節:選擇低纖維的軟爛食物如小米粥、山藥泥、蒸蛋羹,每日分5-6次少量進食。避免辛辣、酸性、油炸及含咖啡因食物,減少胃酸分泌。餐后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睡前3小時禁食。
3、藥物干預:鋁碳酸鎂可中和胃酸并形成保護膜,硫糖鋁能黏附在潰瘍面促進修復,H2受體阻滯劑如雷尼替丁可抑制胃酸分泌。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適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遵醫囑聯合抗生素治療。
4、穴位按壓:拇指按壓內關穴腕橫紋上三橫指和中脘穴肚臍與胸骨下端連線中點,每個穴位按壓3分鐘。穴位刺激通過神經反射調節胃腸功能,配合緩慢深呼吸效果更佳,孕婦慎用腹部穴位。
5、壓力管理:慢性壓力會通過腦-腸軸加重胃炎癥狀,每天進行20分鐘正念冥想或漸進式肌肉放松。建立規律作息,保證7小時睡眠,避免過度勞累。焦慮嚴重者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
胃炎發作期需嚴格忌口生冷、堅硬及刺激性食物,優先選擇煮熟的南瓜、胡蘿卜等富含β-胡蘿卜素的食材。溫和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可促進胃腸蠕動,建議餐后1小時進行30分鐘步行。疼痛持續超過48小時、出現嘔血或黑便時需立即消化科就診,胃鏡檢查可明確黏膜損傷程度。長期反復發作建議檢測幽門螺桿菌,并定期復查胃鏡監測病情變化。